西藏藏红花,又名西红花、番红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番红花(Crocus sativus )的花蕊柱头经烘干后的成品,是西藏自治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原产自西班牙,在希腊、法国、伊朗等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史。元明时期,藏红花大量传入中国西藏,后从西藏传入内地。
西藏藏红花,多年生草本。鳞茎扁球形,外被褐色膜质鳞叶。自鳞茎生出2-14株丛,花顶生;花被片6,倒卵圆形,淡紫色,花筒细管状;蒴果长圆形,具三钝棱。种子多数,球形。每年10月下旬,西红花的球茎开花,花期15-20天。藏红花采制一般在10-11月中下旬,于室内摘取柱头,晒干或低温烘干。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西藏自治区所产的西红花生长在高海拔、大温差、强日照的高原特殊环境下,生物活性强,其有效成分红花苷Ⅰ和红花苷Ⅱ的总含量(20%左右,有些约达到24%)高于伊朗和内地所产的西红花(约19%左右)。
西藏藏红花的花朵雌蕊柱头具有强大的药理学活性,不仅是名贵药材,还经常被用作上等香料、染料和食物调料。西红花的珍贵源于全株花卉可用的只有那3根雌蕊,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仅在花蕊的上端1/3处。这3根小柱头只能由手工轻轻摘取,每根柱头只有2公分长,每采集90-100朵鲜花仅能得到1克柱头,因此西藏藏红花有“红色金子”之誉。201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西藏藏红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命名
西藏自治区藏红花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国家,后经印度传入西藏,再由西藏传入内地。因此,许多人误认为是西藏所产,故取名“藏红花”。
历史
西红花原产自西班牙,在希腊、法国、伊朗等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史。考古学家在古希腊克诺索斯王宫遗址的壁画上发现了最早人工栽培藏红花的记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藏红花即番红花,译名泊夫兰或撒太平洋法郎,产于天方国”的记载,其中,“天方国”指的是波斯,即现在的伊朗。
藏红花是汉代时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元朝时期,大批波斯商人来中国经商并扎根于此,他们把藏红花当作佐料加人食物中。中国人把由波斯引进的“红花”称为“番红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元朝人食用西红花的情况:“番红花……元时以入食馔用。”清朝时期,藏红花主要从克什米尔经由西藏自治区贩运进中国内地,故内地人就把经西藏来的“红花”称为“藏红花”当时,藏红花是西藏进献朝廷的贵重贡品。藏红花因其独特的香气,最开始的时候被用作香料。古埃及的统治阶层在沐浴时会加入藏红花,女性用它化妆来增加香味;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贵族出入一些特定场所时会随身携带藏红花,古罗马的统治者甚至要求在其巡行罗马古城时,在街道上铺满藏红花。
形态特征
西藏藏红花,多年生草本。鳞茎扁球形,大小不一,直径0.5-10厘米,外被褐色膜质鳞叶。自鳞茎生出2-14株丛,每丛有叶2-13片,基部为3-5片广阔鳞片乌黑叶线形,长15-35厘米,宽2-4毫米,边缘反卷,具细毛。花顶生;花被片6,倒卵圆形,淡紫色,花筒细管状;雄蕊3,花药基部箭形;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黄色,柱头3,膨大呈漏斗状,伸出花被筒外而下垂,深红色。蒴果长圆形,具三钝棱。种子多数,球形。花期10-11月。
生长环境
西藏自治区藏红花生长于海拔约4000米的高寒地区,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一般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为干季,5月至9月为雨季,冬春干燥,多大风;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含量较少。
采集
西红花采制一般在10-11月中下旬,晴天早晨采花,于室内摘取柱头,晒干或低温烘干。柱头线形,长约3厘米,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具不整齐的齿状,下端有的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用途
化学成分
西藏藏红花有效成分红花苷Ⅰ和红花苷Ⅱ的总含量约为20%,部分甚至可达24%,高于伊朗及内地所产的西红花(约19%)。
染料
藏红花的花蕊虽然是红色的,但是用水冲泡后却呈明亮的黄色,曾先后作为波斯王室和印度王室的王室专用色。后来随着佛教的兴盛,佛教的袈裟也开始用这种明黄色染制。以藏红花为染料制成的袈裟,色泽纯正,长久不褪色。
药用
西藏藏红花味甘,性凉 ,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药、凉血解毒、清肝明目、补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各类肝病、血虚、月经失调,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症。
生产情况
2015年,西红花年产值已达1亿元(干花丝加种球),成为西藏自治区重点的经济产业之一。
保护
201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西藏藏红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域保护范围
西藏藏红花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日喀则市、昌都市、林芝市、山南市、那曲市比如县、索县、巴青县雅安镇、嘉黎县尼屋乡(曾名:忠玉乡)和阿里地区噶尔县、普兰县、札达县、日土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种源
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
立地条件
产地海拔2000米至4500米,土壤厚度≥30厘米,pH值6.50至7.60的沙壤土。
栽培管理
种植管理: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种植球茎,种植密度≥130000株/公顷。种植温度10℃至25℃,土壤含水量50%至65%。
休眠移植: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挖出种球置室内休眠,7月中旬种球移植上架自然发育。休眠和上架需避光,室内相对湿度≥50%。
采收与加工: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采收,当天采摘剥出花丝,及时烘干。
质量特色
感官指标:呈线形,三分枝,下窄上宽,长约2.7厘米至3.0厘米。顶端为扇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齿状结构。色泽深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气味浓郁,口感微苦。
物理化学指标:按西红花苷Ⅰ和红花苷-Ⅱ的总量≥20%,水分≤9%。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西藏藏红花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西藏藏红花的检测机构由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参考资料 >
藏红花“安家”萨迦.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5-09-19
番红花.植物智.2024-07-29
物种详细信息.species.2025-09-23
国家质检总局2018年第33号公告.中国质量网 .2025-09-19
为什么藏红花能舒解忧郁?|藏红花| 西红花.凤凰时尚.2025-09-19
自然地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