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泉区
来源:互联网

凤泉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新乡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新乡市城区北部,太行山余脉凤凰山麓,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43′34″~113°57′58″,北纬35°20′10″~35°27′11″之间,属典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北高南低。该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独立工业区,辖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大块镇、耿黄乡、潞王坟乡3个乡镇和宝东、宝西两个街道办事处。截至2023年末,凤泉区常住人口14.90万人。区境内有鲁堡龙山文化、何屯仰韶文化、牧野之战等古文化遗址;现存全国最大的藩王陵墓—潞简王墓,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24年,凤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亿元,增长5.1%,居新乡市四个主城区第2位。

历史沿革

北站地商代属内。

秦属山川郡汲邑。

刘彻元鼎6年(公元111年),析卫辉市之新中乡置获嘉县、汲县两县属地置新乡县,北站为新乡辖地。

1949年05月,新乡解放。

1949年08月,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北站为平原省新乡专区新乡县第一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北站归河南省新乡专员公署新乡县。

1955年,废区制设乡,北站为耿黄乡

1958年08月,新乡县耿黄人民公社成立。

1958年12月,划归新乡市管辖。

1949年12月至1959年底,境域经5次缩小,为北站区域。

1960年,新乡市耿黄人民公社更名为市北站人民公社。

1963年05月,恢复市耿黄人民公社名。

1969年09月,新乡市红旗区北站办事处设立。同年,耿黄人民公社随潞王坟火车站更名新乡北站而易名新乡市郊区北站人民公社。

1982年04月,批准设置北站区。新乡市红旗区北站办事处、北站人民公社划归北站区管辖。

2004年01月01日,实行新的区划调整,北站区更名为凤泉区,原新乡县大块镇划归凤泉区。

2022年8月10日,凤泉区政府与省、市五所名校(园)合作办学正式签约,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及市育才小学、实验小学、外国语小学、育才幼儿园将通过合作办学模式,分别与区实验学校、五陵小学、耿黄中心小学、宝山路小学、五陵幼儿园“牵手”,落户凤泉区。

地理环境

位置

凤泉区地处河南省新乡市北郊,太行山余脉不死鸟山麓。东北与卫辉市搭界,南同新乡市郊区接壤,西连新乡县,西北与辉县市毗邻,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距市中心10公里,郑州市99公里。

地形

凤泉区境略呈方形,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浅山丘陵由北向南延伸呈舌状地带,坡降为0.01─—0.015米,南部地势平坦,略向东南倾斜,坡降为0.0015——0.002米。海拔68.9-292.7米。

气候

凤泉区属典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年平均气温14℃;7月最热,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最高气温42.7℃(1951年6月20日),最低气温-21.3℃(1951年1月13日)。年均湿度68%,最大冻土深度280mm。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境内蕴藏有石灰岩泥灰岩白垩土等矿产,白垩土储量在2亿立方米以上。

水利资源

境内地下水源丰美,富含、的饮用天然矿泉水甘冽清爽,已成为凤泉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日常饮用水。

土地资源

2022年3月22日,新乡市凤泉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新乡市凤泉区自然资源局、新乡市凤泉区统计局联合发布凤泉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经凤泉区政府同意,现将全区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耕地3126.83公顷(46902.45亩)。园地291.13公顷(4366.95亩)。林地3251.43公顷(48771.45亩)。草地50.35公顷(755.25亩),均为其他草地。湿地3.76公顷(56.40亩),均为内陆滩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64.93公顷(53473.95亩)。交通运输用地562.58公顷(8438.7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04.62公顷(6069.30亩)。

行政区划

2006年,下辖2个街道、1个镇、2个乡

截至2025年9月,凤泉区辖大块镇、耿黄镇、潞王坟乡3个乡镇和宝东、宝西2个街道办事处,共38个行政村、12个社区。

人口民族

人口

至2004年底,凤泉区总人口13.9万。其中:城镇人口4.5万,农村人口9.4万。

2016年,凤泉区总人口14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凤泉区常住人口148168人。

截至2023年末,凤泉区常住人口14.90万人。

民族

全区除汉族外,计7个少数民族476人,其中回族422人、满族40人、蒙古族5人、壮族5人、苗族2人、朝鲜族1人、景颇族1人,散杂居住在城乡结合区。

经济

概述

2017年,凤泉区地区生产总值92.7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36.03亿元,同比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5亿元,同比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93.00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78.76元,增长8.5%。

2024年,凤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亿元,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8亿元,增长7.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亿元,增长2.1%。

第一产业

2017年,凤泉区第一产业增加值3.04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3.3%。农业增加值20476万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67%;林业增加值155万元,占0.5%;牧业增加值9605万元,占31.4%;渔业增加值144万元,占0.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94万元,占0.6%。农业和畜牧业是构成第一产业增加值的主体,占98.6%。

2023年,凤泉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1.7%。2024年,凤泉区有效保护永久基本农田2.7万亩。完成造林600亩,占市定任务的300%,建设森林乡村3个,花园式庭院3个。

第二产业

2017年,凤泉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11.3%。分行业来看,全区18个工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的累计增速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到72.22%,合计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最为显著,这8个行业分别增长39.2%、21.7%、20.7%、20.1%、17.4%、17.2%、16%,合计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84%,合计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达9.5个百分点。高新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3个百分点。而高耗能行业增速有所回落,造纸、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水泥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可比增加值同比增长4%,较2016年同期(5.8%)回落1.8个百分点。

2023年,凤泉区第二产业增加值36.96亿元,增长2.7%。2024年,凤泉区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占比由9.4%提升至11.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23.6%提升至27.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由33.3%提升至43%,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比由64.8%下降至60.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总数达113家,完成率122%。

第三产业

2017年,凤泉区固定资产投资36.03亿元,同比增长10.4%。从产业类型来看,第一产业投资1.15亿元,同比增长100%,第二产业投资15.6亿元,同比下降9.3%;第三产业投资19.24亿元,同比增长25%。从投资类型来看,全区工业投资15.63亿元,同比下降9.3%;基础设施投资6.14亿元,同比增长85.3%;房地产开发投资0.75亿元,同比下降87.7%。商品房销售面积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5%。商品房销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36%。从项目建设上看,新开工项目入库明显增多。2017年全年,全区新开工入库项目104个,较2016年同期增加79个,比同期增长316%。

2023年,凤泉区第三产业增加值47.72亿元,增长10.0%。2024年,凤泉区签约4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42.7亿元,到位新乡市外资金40.5亿元,同比增长6.1%,到位河南省外资金34.9亿元,同比增长6%。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34.7亿元,增速4.3%,工业企业新增贷款6.2亿元,新增首贷户95户、首贷金额2.6亿元,增长211%。接待游客203.8万人次,旅游收入190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0.1%、98.2%。

文化

特产

凤泉区农副土特产多,主要有葡萄、草莓、苹果,张门大葱、蛋禽等。

交通

距市中心约10公里、省会郑州市约99公里,京广铁路纵贯全境,东侧紧临京珠北高速北京—香港公路济东高速公路新晋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

截止2010年,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2.5公里,占全区公路(302公里)比重的96.8%,公路密度达到200公里/百平方公里。

社会

科技发展

2012年全区共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实现技术对接、成果转化7项。扎实推进“质量立区”工作,5家企业荣获“凤泉区质量奖”。

2024年,凤泉区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总数达10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总数达3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总数达2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数达38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总数达64家。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0%以上,技术改造总投资增速90.8%;授权专利459件,其中发明专利75件。

教育

2013年“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860万元,新建改建教学楼14栋教学楼4.6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学校危房改造3.6万平方米。

2024年,凤泉区中考成绩710分以上学生占新乡市30%,过省级示范性高中分数线人数占比18%;完成3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对全区22所学校进行校园全光网络改造,完成新乡市第一个教育专网建设,率先实现中小学数字校园全覆盖,6所学校跻身省级数字校园标杆校行列。

医疗卫生

2012年区总投资3200万元、1.8万平方米的凤泉综合医院项目主体已竣工,正在与市级医院商谈合作事宜;全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9%。

2024年,凤泉区构建“市级医院+区级医院+基层诊所”分级协同医疗联合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乡村、服务群众。总投资7.5亿元的新乡黄塔骨伤医院、总投资2.7亿元的区人民医院综合楼等项目完成主体建设。与河南中医大学达成全面合作,辖区医疗机构中医馆设置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障

2013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46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2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0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总数达5.6万余人,各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

2024年,凤泉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3万余人,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医保缴费10.4万余人,缴费率97%。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省”建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23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3.3%;新增技能人才147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4.4%;城镇新增就业223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1.8%。惠民惠农“一卡通”管理工作荣获河南省社保卡占比先进县区。

基础设施

2013年全区完成了新中大道至凤凰山、牧野大道北延锦园路、凤泉区污水管网等工程;推进了新乡市大外环凤泉区段、滨河南路、龙潭路、区府路等项目建设。二是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步伐不断加快。耿庄、尚介、杨九屯、何屯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新乡监狱棚户区改造、卫北园区公租房项目正在施工;宏铭时代广场、时代华庭、世纪公馆、绿茵河畔三期、星湖花园三期等房地产项目进展顺利。

2024年,凤泉区扎实推进“三通一规范”,道路、自来水“户户通”和弱电规范已全部完成,污水管网“户户通”完成30个村;完成改厕1250户,超额完成目标;完成新秀线西走廊桥危桥改造及4个总里程3.4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项目;全力推进南水北调供水乡村全覆盖。

旅游

获得荣誉

2021年10月,荣获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参考资料 >

基本情况.凤泉区人民政府.2025-09-11

2024年新乡统计年鉴.新乡市人民政府.2025-09-11

2025年凤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凤泉区人民政府.2025-09-11

经济概况.凤泉区人民政府.2024-08-09

新乡市凤泉区与五所名校(园)合作办学正式签约.今日头条-新乡日报.2022-08-12

凤泉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新乡·凤泉 凤泉党政信息网.2022-04-18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拟认定2021年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省级示范性社区学院(学校)及省级示范性老年大学(学院、学校)名单的公示- 公告公示 -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2022-02-17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