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痴
来源:互联网

王如痴(1903年1月16日-1935年8月6日),又名王睿欧、王书,出生于湖南省祁东县太和堂镇,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湖南籍革命烈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1926年8月,王如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作为岳麓区中学的学生,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底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王如痴回到中国被派到井冈山市红四军做政治工作。1929年初,王如痴被派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第八大队党代表,参加巩固井冈山风景旅游区和扩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初,王如痴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后称红三军)二纵队四支队政治委员。2月,其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红六军军委委员,随黄公略军长参加二七会议。10月纵队改称师,王如痴任红三军八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文家市镇、第二次进攻长沙市吉安战斗,进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8月,王如痴任红五军团十三军政治委员。1933年1月,任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师长,不久任军政治委员。3月,其被调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工作,任新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被选为闽浙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率部进行反“围剿”作战。同年秋,王如痴改任军参谋长。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师长。曾荣获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11月,王如痴任红十军团十九师参谋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作战。1935年1月,王如痴在怀玉山区陷敌军重围,在战斗中被俘。

1935年8月6日,王如痴在南昌市被秘密杀害。1962年,王如痴的哥哥王元润赴江西省探亲时到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发现王如痴的遗像及简介方才得知弟弟的下落。同年12月30日,经祁东县民政部门到江西调查并签具证明,报呈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下文追认王如痴为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如痴,1903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祁阳市中和堂镇(现属祁东县)贫苦农家。父王诗春种薄田、佃田,略识字且做风水先生;母李姓勤劳贤淑,育七子,三子早夭,王如痴排六。他自幼聪颖好学,8岁读私塾,后入县城新学堂读小学、初中。1923年考入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预科班读高中,成绩优异,爱读《三国演义》等,铭记岳飞文天祥诗作,作文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志向。他生活节俭,穿粗布衣、带腌咸菜上学,假期回家劳动。其恤贫济困、尊长爱幼传颂乡里。一次,他应富家子弟请求代考中榜,富家子弟执意花钱用轿子送他回家,他未坐轿,只是和轿夫相伴同行拿工钱,却遭乡邻非议、父亲训斥,他深自省悟,认为有志青年应励志笃行。

革命生涯

投笔从戎

1923年初至1925年底,王如痴高中学习时,正值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革命浪潮席卷全国,长沙市生机勃勃。湘区委领导下,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有志青年通过多种活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活跃。1926年初学校改名湖南大学,王如痴高中毕业,思考后决定“国之不存,学以何用”,瞒着家庭参加北伐军。北伐军第四军入湘,其四兄王驭欧(黄埔一期生、中国国民党左派)追随邓演达北伐,他在衡阳市通过四兄找邓演达表明志愿,获支持后被分配到第四军张发奎部。1926年秋,莫斯科中山大学招生,王如痴为探求真理、提升能力报名并被录取。出国前,党组织批准他秘密入党,他从此改名王如痴。1926年冬至1927年秋,王如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多门课程,尤爱军事理论,后被党组织转入莫斯科陆军大学专修半年多军事科学。

驰骋苏区

1928年夏,王如痴归国到上海市,被派往井冈山市红四军工作,两次参加打破湘赣军阀“会剿”战斗。12月,彭德怀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会师,王如痴被选派到红五军任第八大队党代表,随即投入反对湘军阀第三次“会剿”战斗。此次敌人纠集20余团兵力分五路来袭,前敌委员会决定红四军主力突围下山,红五军与红四军第三十三团留守。红五军部分人有异议,彭德怀、滕代远维护决定,王如痴做八大队思想工作,安定情绪。王如痴奉命率八大队扼守桐木岭白银湖哨口,他带战士构筑阵地。时值隆冬,条件艰苦,王如痴与战士同甘共苦,还一道下山挑粮。

1929年1月26日,湘敌以优势兵力猛攻各哨口,白银湖是主攻方向之一,当时雨雪交加、山雾迷蒙,防守艰难,战士饭菜冰冷、饮水靠融雪。王如痴坚定沉着,鼓舞战士坚守,三天三夜激战后白银湖哨口未失。后敌人找反动富农带路从侧面攻占黄洋界,其他哨口陆续失守,王如痴奉命率部突围,随全军向赣州市转移,4月初在瑞金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会师。不久敌军撤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回师井冈山市恢复湘赣边区,后北返湘鄂赣拓展革命根据地。王如痴在八大队任党代表近一年时间,转战罗霄山脉,以红四军为榜样开展工作,与前后两任大队长配合默契,获干部、战士和群众拥护。大队长李聚奎曾回忆,1929年秋自己重病,王如痴请示军部并联系地方党,将其留在百姓家养病并派勤务兵陪伴,此事让他深受教育。

1929年底,中央将赣南地方中国工农红军编为正式红军,调黄公略、王如痴等骨干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1930年初红六军成立,设三个纵队,王如痴任第二纵队政委。6月红六军改称红三军,纵队改师,王如痴任第八师政委。红三军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王如痴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三次围攻吉安城。1930年8月中旬,红一军团奉命支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进攻长沙市,在浏阳文家市镇,王如痴率部参战,3小时歼敌3个团,俘敌千余,缴枪1500余支,击毙戴斗垣,此为红一军团首次重大胜利。8月23日,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向长沙进军。9月初,王如痴随军攻长沙未克后退出,在长沙南郊猴子石反攻,红三军毙敌七八百、俘敌千余并缴获大批武器。战后,红一方面军放弃攻打长沙,回师江西苏区。

1930年冬,蒋介石鲁涤平率10万兵力“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5日,王如痴率部参加毛泽东在宁都小布主持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所写对联让王如痴深受教益。会后,毛泽东、朱德决定先打张辉瓒谭道源两师,红三军担任正面攻击,八、九两师分左右两翼主攻。王如痴贯彻“诱敌深入”方针,与师长龙芝道率部退至龙冈附近埋伏。12月30日,张辉瓒率师闯入埋伏圈,王如痴协同兄弟部队猛攻,激战至下午4时,歼敌9000余,生擒张辉瓒,但红八师师长龙芝道牺牲。王如痴悲愤之下,策应部队围歼谭道源师一半兵力。红三军5天内两战两捷,缴枪1.5万支,蒋介石第一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失败告终。

1931年4月,蒋介石令何应钦率20万兵力,以“稳打稳扎,步步为营”战术发动对中央苏区第二次“围剿”。毛泽东签署总政治部第四号通令,王如痴坚信毛、朱作战方针,召开誓师大会动员。他与师长刘畴西率红八师南驰,会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东固待敌25天。5月中旬敌军推进,5月6日敌公秉藩第十八师至中洞,王如痴率红八师与红九师猛攻,3小时全歼该师,俘4000余人、缴枪3000余支,公秉藩化装逃脱。随后,王如痴率部随主力由西向东横扫,在白沙等地连续歼敌,半月内连打胜仗,粉碎第二次“围剿”。1931年7月,蒋介石调3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此时中央红军仅3万人,形势不利。中国工农红军按“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方针作战,王如痴向全师动员。7月中旬,他率第八师隐蔽行军10天、绕道千里回师兴国待机。8月上旬,各路敌军合围兴国,王如痴率师突出包围圈,协同兄弟部队三战三捷,歼敌1万余人。蒋介石转变战略,红军再陷包围,8月16日晚王如痴率师跳出包围圈休整。9月7日,红三军追击北逃之敌,王如痴率八师堵击援军,完成艰巨任务。9月15日,王如痴率师参加方石岭战斗,歼敌一个师,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战后,王如痴率红八师清扫苏区内“土围子”,攻打马安石寨,通过围困和喊话迫使敌人缴械。

1932年4月,红三军主力赴福建省,王如痴与新任师长李聚奎率红八师留赣州市,在新田一带发动群众、肃清地主武装并组织苏维埃政府。7月,红八师协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水口以东击溃敌两个团,又与敌10余团激战,重创敌军。8月初,红三军整编,撤销红八师,王如痴升任红十三军政委(军长赵博生兼任)。不久红十三军建制取消,王如痴改任红一军团第三十一师政委。10月中旬,他率部随军团攻占建宁县,11月参与黎川县、资溪、金溪战斗。

1933年1月初,王如痴率师北上编为右派队,协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歼敌第九十师大部并攻占浒湾。1月下旬,红十军与红三十一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王如痴任政委,参与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临时中央“左派”错误排挤毛泽东,强令攻打南丰。周恩来、朱德改强攻为佯攻,令红十一军诱敌东进。王如痴率部伪装主力,引诱敌军向黎川前进。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黄陂区歼敌两师,俘敌1万余人。黄陂战役后,敌人改变战略,周恩来、朱德再令红十一军诱敌前纵队南进,红军主力侧击。王如痴率部迷惑敌人,红军在草台岗歼敌1个师,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蒋介石承认此次挫败为其“生以来唯一之隐痛”。

转战东南,北上抗日

1933年3月18日,王如痴缺席当选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二届执委会委员,4月调任闽浙赣省新红十军军长兼政委。新红十军素质装备较弱,王如痴到任后,率部在乐平击溃敌军一个营,自己脸颊受伤留痕。6月,他指挥红十军在弋阳县朱家坑田坊歼敌1100余人,并主持庆功会。随后,他率军连续征战贵溪市、玉山等县,并跳到浙西主动打击敌军,在贵溪库桥设伏歼敌300余人,夺回玉山樟村街,开辟新苏区。同年八一,王如痴获得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同年9月17日,王如痴率军攻占开化县县城,巩固扩大苏区,建立多个特区,后返回周坊歼敌,有力保卫、巩固和扩大了赣东北苏区

1933年9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11月20日,王如痴协助方志敏召开闽浙赣省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战略方针并阻击敌军。福建事变后,他率部在东部活动,歼敌并缴获物资。1934年1月,王如痴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但因反对“左”倾路线被调离红十军。他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期间深得爱戴,离任后被派任皖赣红军独立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因“左”倾指挥损失惨重,中革军委决定派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北上抗日。7月出发,10月与红十军会师,11月两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王如痴任第十九师参谋长。红十军团成立后,王如痴协助寻淮洲指挥作战,屡挫敌军。谭家桥战役中,因指挥不当和行动不协调,寻淮洲牺牲,王如痴接任师长。此役失利后,红十军团陷入被动,南下返回闽浙赣苏区休整,队伍疲惫不堪。

血洒南昌

1935年1月12日,红十军团先头部队抵开化县杨林后入闽浙赣苏区港头,遭敌浙江保安第二纵队抢先设防阻截,后续敌军赶来形成包围。激战后军团被分割,前段800余人由方志敏、粟裕率领转移至怀玉山陇首,后段2000多人在刘畴西、王如痴率领下(刘畴西负伤,王如痴代行指挥)被困怀玉山狭长山地,遭敌14个团包围。方志敏本已突围,却返回等待主力,终也陷入重围。怀玉山区1月严寒,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疲劳饥饿,粮源断绝,面对敌军强大火力,王如痴协同方志敏、刘畴西突围未果。方、刘决心潜回赣东北,授命王如痴指挥队伍留守。敌军轰炸、放火烧山,红军战士伤亡惨重,有的被烧死,有的舍身跳崖。

被俘就义

1935年1月24日晚,王如痴率千余人偷袭敌军封锁线未果,潜回怀玉山后被发现行踪。次日遭敌搜捕,王如痴率部抵抗至子弹打尽、数日未食后被俘,方志敏、刘畴西随后也被俘。1月31日,三人被押至上饶市开“庆祝大会”,2月1日被送往南昌市并囚于看守所。狱中环境恶劣,王如痴患上重病,瘦弱不堪。他与方志敏、刘畴西等谈及就义时表示大丈夫应临难不苟免,对怀玉山战斗惨败引咎自责,对党和革命眷恋不已。方志敏曾被提议派人送信到苏区,王如痴识破敌人阴谋而劝阻。面对敌法官劝降,他们宁死不屈,王如痴斥责法官引诱,称信仰坚定,毫不动摇。许多人士和学生要求释放他们,但蒋介石下达“秘密处死”手令。1935年8月6日,王如痴在南昌被秘密杀害(另说被俘后变节),高呼口号走完32年人生。

相关事件

建根据地

1928年夏,王如痴归国后被派往井冈山红四军工作,先后两次参与打破湘赣两省军阀“会剿”战斗。同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与红四军会师,王如痴被选派到红五军任第八大队党代表,投入反对湘军阀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此次“会剿”敌人来势汹汹,纠集20余团兵力分五路进攻。前敌委员会决定红四军主力突围,红五军留守。王如痴耐心做八大队思想工作,使部队安定并投入保卫井冈山斗争。他奉命率八大队扼守桐木岭白银湖哨口,与战士同甘共苦,共御严寒。1929年1月26日,湘敌猛攻各哨口,白银湖是主攻方向之一。王如痴鼓舞战士坚守阵地,经三天三夜激战,哨口岿然不动。后敌人从侧面攻占黄洋界哨口,其他哨口也失守。王如痴奉命率部突围,随全军向赣州市转移,4月初与红四军主力会师。不久,湘两省“会剿”之敌撒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在彭德怀、滕代远的领导下,回师井冈山,恢复了湘赣边区。接着红五军北返湘鄂赣,与黄公略部会合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拓展。

反围胜利

1930年冬,蒋介石鲁涤平率10万兵力“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5日,王如痴参加毛泽东主持的歼敌誓师大会,受毛泽东所写对联教益。会后,王如痴所在红三军执行“诱敌深入”方针,在龙冈设伏,12月30日歼敌9000余人,生擒张辉瓒,后协同围歼谭道源师,5天内两战两捷,粉碎蒋介石第一次“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派何应钦带20万兵力发动第二次“围剿”。王如痴召开誓师大会动员,率红八师会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集结待敌。5月6日,全歼公秉藩师,随后随主力横扫,半个月内连续获胜,粉碎第二次“围剿”。

1931年7月,蒋介石自任总司令,调集30万兵力发动第三次“围剿”。王如痴向指战员动员,率石河子市隐蔽行军,绕道千里回师兴国。8月上旬,他率师突出包围圈,协同兄弟部队三战三捷。后中国工农红军再次被围,王如痴率师利用夜幕跳出包围圈。9月7日,他率红八师在老营盘地区堵击援军,完成任务。9月15日,他又率师参加方石岭战斗,取得第三次反“围剿”重大胜利。此后,王如痴率红八师清扫苏区内“土围子”,攻打马安石寨,迫使敌人缴械。

转战受挫被俘

1933年3月18日,闽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王如痴缺席当选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二届执委会委员。4月,他被调至闽浙赣省任新红10军军长兼政委。新红10军素质与装备较弱,王如痴到任后运用所学经验,率部击溃敌军一个营。6月,他指挥红10军主力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团又俘虏八百余人。随后,他率部连续征战多县,开辟新苏区。

1933年9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11月20日,王如痴协助方志敏召开闽浙赣省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战略方针,率部阻击敌军并取得胜利。1934年1月,王如痴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因不满“左”倾路线,仍执行毛泽东、朱德战略战术,3月被调离红10军。6月,他任皖赣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师长。

1934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10月与红10军会师。11月,两军合编为红10军团,王如痴任19师参谋长,后接任师长。红10军团遭敌围攻,谭家桥战役失利后陷入被动。1935年1月,红10军团被敌包围,王如痴代行指挥,与方志敏、刘畴西等欲突围未果。在怀玉山,红军战士伤亡惨重,粮源断绝,突围无望。1月24日晚,王如痴率部突围未成,1月25日,因子弹打尽、数日未食被俘,方志敏、刘畴西也先后被俘。

获得荣誉

1933年八一,王如痴获得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

后世纪念

革命烈士

1962年,王如痴的哥哥王元润赴江西省探亲时到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发现王如痴的遗像及简介方才得知弟弟的下落。同年12月30日,经祁东县民政部门到江西调查并签具证明,报呈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下文追认王如痴为革命烈士。

故居

王如痴故居位于祁东县太和堂镇向阳村,始建于1901年,是王如痴曾经生活并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故居中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个个动人的真实故事,诠释了王如痴的道德理想和革命追求。王如痴故居2011年1月24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4月被确定为衡阳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2022年7月1日,革命烈士王如痴故居在经过一年多的修缮建设后正式对外开放。

参考资料 >

与方志敏一同就义的红军名将王如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系.微信公众号.2025-09-21

红军名将王如痴.红网.2025-09-21

王如痴:与方志敏一同就义的红军名将.新湖南.2024-06-10

和方志敏一起就义的红军著名战将王如痴.百家号.2025-09-21

【乡村有约】: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强国好少年.祁东新闻网.2025-09-21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