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亨
来源:互联网

林正亨(1915年8月—1950年1月30日),字克忍,出生于厦门鼓浪屿,是台湾雾峰林家第八代传人,中国革命烈士。

1925年8月,林正亨的父亲被反动军阀捕杀,由于其父生前将大部分财产捐给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以及开发建设闽南的爱国事业,全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后母亲供他在厦门艺专读书,林正亨油画常获老师好评。1934年,林正亨回台后因不堪日本殖民统治不久返回大陆,母亲又筹钱支持酷爱美术的他到南京美专深造。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林正亨放弃美术学业投笔从戎,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前身),在校刻苦学习,立志早日为国分忧。1939年9月林正亨毕业赴广西昆仑关抗日,昆仑关大战中他带情报排突围负伤,后撤至湖南省休整晋升中尉。1944年日军进攻湖南,林正亨在7月告别妻儿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一次战役中他连队被围,子弹打光后肉搏,负伤十六处昏死,经两次大手术被救,身体严重残疾。1945年11月,林正亨从云南省重庆市,目睹了中国国民党的腐败。后来中国共产党党员妹夫鲁明介绍他到中国劳动协会工作,他深入码头与工人同生活,阅读进步书籍后思想转变,认为中国未来属于共产党。

1946年,林正亨秘密入党,面对参军或回台做秘密工作的选择,他考虑林家在台优势,决定回台。同年5月,他带妻儿与二十多名台青回台,后任雾峰林家下厝族长,以警官等身份做工人工作。1947年2月台湾“二二八”起义爆发,林正亨组织工人纠察队,躲过国民党镇压。同年11月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成立。1948年3月下旬至6月中旬,林正亨赴广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入台盟,返台后秘密组织读书会、刊发进步刊物,以开鞋店为掩护协助建交通站,还拿地图标记解放城市。1949年国共内战基本结束,中国国民党加强控台,8月18日凌晨林正亨在台北市家中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拒签悔过书,以生命捍卫党的秘密。1950年1月30日,年仅35岁的林正亨在马场町慷慨就义,成为“首位在马场町就义的台湾人”。1957年,林正亨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5年8月25日,台盟中央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纪念抗日志士林正亨诞辰100周年暨《林正亨画传》出版座谈会”。2016年10月24日,由台盟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台籍抗日志士、台盟盟员林正亨烈士图片特展开幕式”在北京林献堂抗日事迹陈列馆举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5年8月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是台湾雾峰林家第八代传人。1925年8月,林正亨父亲林祖密闽南地区被反动军阀杀害,10岁的林正亨家因父捐产致贫,生活困窘。后母亲供他在厦门艺专读书,林正亨油画常获老师好评。1934年,林正亨回台后因不堪日本殖民统治不久返回大陆,母亲又筹钱支持酷爱美术的他到南京美专深造。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林正亨放弃美术学业投笔从戎,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前身),在校刻苦学习,立志早日为国分忧。

投身抗战

1937年10月底,日军进攻上海市后南京沦陷,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迁至重庆市。1939年9月,林正亨毕业赴广西昆仑关抗日,赴战前寄妹妹戎装照并题热血文字,昆仑关大战中他带情报排突围负伤,后撤至湖南省休整晋升中尉。1944年日军进攻湖南,林正亨不顾妻子忧虑、家庭困难,7月告别妻儿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一次战役中他连队被围,子弹打光后肉搏,负伤十六处昏死,经两次大手术被救,成半个残废。台湾光复后,他写信给母亲,称自己尽责,个人残废值得,母亲应为家族光荣欢笑。

1945年11月,林正亨残废之身从云南省重庆市,目睹中国国民党腐败,痛恨不已。中国共产党党员妹夫鲁明介绍他到中国劳动协会工作,他深入码头与工人同生活,阅读进步书籍后思想转变,认为中国未来属于共产党。

加入中共

1946年,林正亨秘密入党,面对参军或回台做秘密工作的选择,他考虑林家在台优势决定回台,还婉拒岳母赴印度尼西亚从商建议,称有责为台胞解放奋斗。同年5月,他带妻儿与二十多名台青回台,后任雾峰林家下厝族长,以警官等身份做工人工作。

1947年2月,台湾“二二八”起义爆发,林正亨组织工人纠察队,躲过中国国民党镇压。同年11月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成立。1948年3月下旬至6月中旬,林正亨赴广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入台盟,返台后秘密组织读书会、刊发进步刊物,以开鞋店为掩护协助建交通站,还拿地图标记解放城市。

被捕遇害

1949年国共内战基本结束,国民党加强控台,8月18日凌晨林正亨在台北市家中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拒签悔过书,以生命捍卫党的秘密。

在临刑前最后的日子里,林正亨给心爱的子女精心剪了纸花,让妻子带给他们。他在给儿子林义旻的遗书中写道:“我希望你在家里是一个好孩子,时时刻刻都肯听话,做错了事情下一次不要再做。在学校是一个好学生,长大了在社会成为有用的人。”赴刑场前,他在牢房地板刻下绝笔诗《明志》:“乘桴泛海临台湾,不为黄金不为名,只觉同胞遭苦难,敢将赤手挽狂澜。奔逐半生劳心力,千里河山不尽看,吾志未酬身被困,满腹余恨夜阑珊。”1950年1月30日,年仅35岁的林正亨在马场町慷慨就义,成为“首位在马场町就义的台湾人”。林正亨牺牲后,难友们将他在狱中为孩子们剪的精美纸花,以及他赴刑场前在牢房地板上所刻的绝笔诗带出。1957年,林正亨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人物作品

林正亨在秘密组织读书会期间,刊发了进步刊物《综合文献》与《和平文献》;在赴刑场前,他在牢房地板刻下绝笔诗《明志》。

明志

乘桴泛海临台湾,

不为黄金不为名,

只觉同胞遭苦难,

敢将赤手挽狂澜。

奔逐半生劳心力,

千里河山不尽看,

吾志未酬身被困,

满腹余恨夜阑珊。

家书

林正亨在抗战胜利后写给母亲的家书,可谓血泪真情,上面写道:“在这神圣的战争中,我可算尽了责任。台湾的收复,父亲生平的遗志总算达到了,要是有知,一定会大笑于九泉。我的残废不算什么,国家能获得胜利强盛,故乡同胞能获得光明和自由,我个人粉身碎骨也值得。请母亲不要为我残废而悲伤,应该为家族的光荣而欢笑,你并没有为林家白白教养了我,我现在成了林家第一勇敢和光荣的人物。”

家庭关系

后世纪念

林正亨牺牲后,在中共台湾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沈保珠携子女来到北京,改名沈毅。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向林正亨家属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2015年8月25日,台盟中央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纪念抗日志士林正亨诞辰100周年暨《林正亨画传》出版座谈会”。

2016年10月24日,由台盟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台籍抗日志士、台盟盟员林正亨烈士图片特展开幕式”在北京林献堂抗日事迹陈列馆举行。

2019年,林义旻在《跨越时空的回信》栏目中,写了一封给了父亲林正亨的回信,其中写道:“父亲,当年,您带着祖国未能统一的遗憾牺牲,后来,母亲又带着家未能团圆的遗憾离世。父亲,我想告诉您,如今国泰民安,国家统一是两岸共同的心声,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的!您安心、安息吧!”

人物评价

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我犯错时父亲会用鸡毛掸子打我。但后来我看到他在狱中给我剪的纸花,还有给我写的信,我才深刻理解了父亲对我们的爱和期望。”林义旻收藏着4封父亲的家书,轻抚家书,父亲那个伟岸的身影,仿佛从未远去。(儿子林义旻评)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这是当年为解放台湾而慷慨就义的英烈们向党和人民最长情的告白。新中国是红色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侵染换来的,国家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在台盟历史陈列馆里,展示了一位台湾革命烈士在狱中留下的绝笔诗,他用自己的年轻生命践行了“只觉同胞遭苦难,敢将赤手挽狂澜”的铮铮誓言。(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评)

让我认识这个名门之家、满怀敬仰之心的,是林正亨烈士。他是雾峰林家第八代传人,也是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就义的第一位台籍中国共产党党员,时年35岁。2023年1月30日,是林正亨牺牲73周年纪念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群英谱里知道了他的名字,被他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所感染、所震撼。(宁夏政协评)

参考资料 >

“没有国,哪有家”,生于台湾的他,在新中国成立前,英勇就义.微信公众平台.2025-09-19

统战人物 | “只觉同胞遭苦难、敢将赤手挽狂澜”——重温台盟盟员林正亨烈士狱中绝笔诗.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2025-09-19

红色记忆 | 林正亨:敢将赤手挽狂澜.宁夏政协.2025-09-19

林为民追忆父亲林正亨烈士传奇式的一生.中国台湾网.2023-12-25

满门忠烈,几代人投身抗日,台湾雾峰林家是真名门望族.澎湃新闻.2023-12-25

台盟中央在京纪念台籍抗日志士林正亨.人民政协网.2024-09-10

「以物述史」一纸证明,如何存留台湾雾峰林家的抗日史迹?.光明网.2025-09-19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