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科技奖
来源:互联网

中国青年科技奖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于1987年设立的奖项。该奖项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倡导下设立,评选周期为2年,每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不超过100名,并从当届获奖者中产生不超过10名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奖者。

1987年9月,根据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钱学森的提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设立了面向全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青年科技奖”,同时制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条例》。1988年9月23日,首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1994年11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关于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的通知》,决定提高评选规格,将198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设立的“青年科技奖”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并在《青年科技奖条例》的基础上,修改制定《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并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励基金”,激励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再建科技功勋,并将获奖者年龄从35岁以下提高到不超过40岁。从第四届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最优秀的100名青年科学家进行国家褒奖。此后,评选条例又经多次修改。第十届科技奖除评选出90名获奖者外,还为表彰在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特别增设了集体奖1个和特别奖10名。2010年,该奖经全国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保留。截至2024年11月,中国青年科技奖已评选18届,共有1794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

中国青年科技奖旨在表彰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热情,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奖项历史

设立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科技人才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问题。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上,由于当时科技界存在的论资排辈观念影响和“出国潮”造成严重的科技人才流失,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担当跨世纪发展的重任。

奖项设立

1987年9月,根据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钱学森的提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设立了面向全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青年科技奖”,同时制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条例》。这一评选工作规定获奖者年龄不超过35岁,旨在帮助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这在创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历史沿革

1988年9月23日,首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强调要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纪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了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中央要求中央组织部参加“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1994年11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印发《关于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的通知》,决定提高评选规格,将198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设立的“青年科技奖”更名,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并在《青年科技奖条例》的基础上,修改制定《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并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励基金”,激励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再建科技功勋,并将获奖者年龄从35岁以下提高到不超过40岁。

从第四届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最优秀的100名青年科学家进行国家褒奖。表彰对象的条件是:在学术上提出了新的思想和见解,发表后被公认达到先进水平;在科学技术实践中勇于创新,作出重要贡献,并已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新技术推广中成绩显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此后,评选条例又经多次修改。第十届科技奖除评选出90名获奖者外,还为表彰在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特别增设了集体奖1个和特别奖10名。2010年,该奖经全国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保留。截至2024年11月,中国青年科技奖已评选18届,共有1794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

奖项概况

奖项类型

中国青年科技奖设数理科学组、化学与化工组、地球科学组、生命科学组、工程科学一组、工程科学二组、工程科学三组、工程科学四组、工程科学五组、农林科学组、医药卫生组、综合组12个学科组。

奖项定位

中国青年科技奖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中央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的重要奖项。其目的在于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奖项标准

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

第一条 中国青年科技奖是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面向全国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旨在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条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应具备的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学风正派;

(二)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的、创新性的成就和作出突出贡献;

2.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的、创造性的成果和作出贡献,并有显著应用成效;

3.在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三)年龄不超过40周岁。

第三条 中国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一届获奖人数不超过100名,往届获奖者不重复受奖。

第四条 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单位。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厅(局)、科协共同推荐在本省区市的候选人;

(二)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国务院各直属机构人事司(局)、国资委党委推荐本部门或本行业的候选人;

(三)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推荐军队系统工作的候选人;

(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可与相关部委联合或单独推荐本学科领域的候选人。

第五条 中国青年科技奖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一)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成立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设主席1人,由中国科协主席担任;副主席3人,分别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委员3至5人,由著名科学家担任。

(二)中国青年科技奖设立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领导工作委员会成员兼任,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若干人。

(三)中国青年科技奖组成学科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任各学科评审组组长,另有评审组成员若干人。

(四)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有关部门联合组成,办事机构设在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

第六条 各组织领导机构的职责和评审程序。

(一)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决定奖励工作有关事项,审议、修改《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审议、批准评审委员会和各学科评审组组成人员;审批评审结果。

(二)中国青年科技奖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指导初评,进行复评。

(三)中国青年科技奖学科评审组负责候选人初评工作,推选出进入复评人选。

(四)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实施细则》《各学科评审组通过初评人选名额分配方案》,受理推荐、组织评审、颁奖和其它日常工作。

(五)中国青年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对进入复评的人选进行投票表决。复评结果经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有关部门审核后,报领导工作委员会审批。经公示后予以确定。

第七条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发布颁奖决定,举行颁奖仪式,获奖决定将分别通报各推荐单位、获奖者所在单位及获奖者本人。获奖者有关材料应存入其人事档案,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八条 为支持部分获奖者开展科学研究、出版学术著作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奖励基金”,向海内外团体、企业和个人募集资金。基金管理、使用等办法另行制定。

第九条 评奖工作必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公正合理,保证质量。为维护中国青年科技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均按程序撤销获奖者资格,并追查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依据本条例另行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 本条例由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实施细则

一、为进一步做好中国青年科技奖推荐、评审、表彰、奖励工作,根据《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二、各推荐单位要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在各自表彰奖励的基础上推荐候选人。

三、中国青年科技奖设以下12个学科组:

(一)数理科学组,

(二)化学与化工组,

(三)地球科学组,

(四)生命科学组,

(五)工程科学一组,

(六)工程科学二组,

(七)工程科学三组,

(八)工程科学四组,

(九)工程科学五组,

(十)农林科学组,

(十一) 医药卫生组,

(十二) 综合组。

四、按照惯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厅(局)、科协已共同设立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科技奖的,由该奖的评审领导机构评选推荐候选人。其他推荐单位可参照进行。

未共同设立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科技奖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厅(局)、科协共同组织评选推荐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具体工作。

五、各单位可单独推荐2—3名候选人;两个以上单位可共同推荐6—8名候选人。军委总政治部干部部可推荐6—8名候选人。

六、各推荐单位要将立足国内、长期在科研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推荐上来。

七、报送候选人推荐材料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推荐单位评审报告1份;内容包括推荐工作程序、候选人人数、评审情况

(二)推荐单位评审组专家名单1份。

(三)候选人材料:

1.中国青年科技奖推荐表 6份(须加盖本人所在单位和推荐单位公章)。

2.中国青年科技奖专家推荐意见表:被推荐人须经三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三位专家中应有两位与候选人非同一单位。专家推荐意见表各一式4份(其中1份为原件,其他3份可为复印件)。

3.代表性的成果(不超过3项)及有关证明材料:各一式4份,著作附样书一本。科技成果应以在国内做出的为主,被推荐人应为主要完成人或主要贡献者,并附正式鉴定书及获奖排名名次等材料,获奖证书与申报的成果应一致。论文应注明发表的刊物名称、时间、刊期、被引用情况等。取得经济效益的,要有实事求是的证明材料,并加盖有关单位财务章。为便于评审,上述三项候选人材料应按顺序装订成4册。余下的3份推荐表(其中1份为原件)也一同上报。

4.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简表,由候选人填写,复印15份。

5.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本人正面免冠彩色照片4张(小2寸)。

(四)候选人先进事迹材料1份,1000字左右,事迹内容应具体,并加盖推荐单位及候选人工作单位公章。

(五)计算机软盘1张(3.5口寸),具体要求另附。

八、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举荐、培养、造就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是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的根本任务,各推荐单位要认真做好候选人的评选推荐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与获奖者的联系,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创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

九、本细则由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评选流程

流程概要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科协,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国务院各直属机构干部人事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进行候选人推荐;

2、中国青年科技奖学科评审组进行候选人初评,推选进入复评的人选;

3、中国青年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对进入复评的人选进行评议和投票表决;

4、将复评结果进行公示,之后提交领导工作委员会审批。

候选人要求

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的、创新性的成就和作出突贡献的;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的、创造性的成果和作出贡献,并有显著应用成效的;在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产生显著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其中,男性候选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女性候选人年龄不超过45周岁。

评选机构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成立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设主席1人,由中国科协主席担任;副主席3人,分别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委员3至5人,由著名科学家担任。

中国青年科技奖设立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领导工作委员会成员兼任,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若干人。

中国青年科技奖组成学科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任各学科评审组组长,另有评审组成员若干人。

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有关部门联合组成,办事机构设在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

荣誉奖励

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发奖杯、证书和奖金。奖金由中国科协主席基金提供。

历届典礼

第十届

2007年12月28日,中国青年科技奖20周年暨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等为包括109名获奖者颁奖。李源潮发表讲话。李源潮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青年科技奖对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大力解放、放手使用、大批吸引、充分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努力造就千百万青年科技英才。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将青年科技人才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级科协组织要进一步团结动员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新的贡献。李源潮勉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学习,进一步继承优良传统、献身社会进步,弘扬科学精神、坚持以德立学,勤奋刻苦专注、勇攀科技高峰,发扬团队精神、形成创新合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韩启德、陈至立、徐匡迪和周光召,以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和集体奖获得者,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代表,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评委代表,有关全国学会和各省区市科协的负责同志等700多人出席了会议。

第十一届

2010年1月13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在北京揭晓,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位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受到表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等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第十二届

2011年12月6日,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奖,韩启德发表致辞。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共有211个单位推荐了730名候选人,经评审、公示、审批,10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获奖者来自22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年龄最大的45岁,年龄最小的29岁。另外,9名个人和1个3人团队获得“科技馆发展奖”中的“辅导奖”,4个展项获“展品奖”。会议由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主持。

第十三届

2013年12月16日,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申维辰,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中国科协副主席、常委、荣誉委员,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著名科学家代表以及中组部、科技部、人社部、解放军总政干部部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中国科协“八大”代表、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会员代表、解放军科技工作者代表、在京科技工作者代表以及中国科协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同志等共7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由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主持。

第十四届

2016年6月,中组部、人社部、中国科协联合发文,公布了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名单,刘岗等98名同志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第十五届

2019年6月29日,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在中国科协年会举办期间颁发,100位科技工作者获得该奖。颁奖当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王泽山、刘永坦等院士专家出席颁奖会,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柯勇主持颁奖会。此次100位获奖者从1167名有效候选人中评审产生。其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巩金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等10人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项。

第十六届

2020年10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在浙江温州召开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举行,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其中10名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这百名获奖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基础研究、工程科技、科学普及、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第十七届

2022年11月12日,第17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在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举行,表彰获奖者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奋发有为砥砺建功,在基础研究、工程科技、科学普及、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本届共有100名青年才俊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其中王志鹏、王磊朱美萍(女)、刘洪涛、杨丽(女)、杨健、宋海军范大明、周颖(女)、黄佳琦等10人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得者。

第十八届

2024年11月17日,在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现场,举行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举行颁奖仪式。万钢、刘捷、王进展、张振丰、姒健敏,以及政协浙江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政协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周国辉,中国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赵厚麟,共青团中央统战部部长赵博分别为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颁奖。

获奖名单

注:仅列举最新一期获奖名单

影响和意义

中国青年科技奖自设立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1991年,江泽民同志接见了第二届获奖者代表。1995年,胡锦涛同志亲切会见中国青年科学家成长事迹报告团成员,并在中央组织部有关中国青年科技奖工作报告上批示:“中组部参与此事甚好。请建立起与获奖者的联系渠道,并逐步扩大。以随时了解、掌握青年科技人员成长状况,研究如何建立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温家宝同志先后为第四届、第五届和第七届获奖者颁奖。

中央组织部会同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不断加强对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的领导,通过召开青年科学家座谈会、举办表彰大会、事迹报告会、组织国情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与获奖者之间的联系、沟通,重视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调查研究,拓展了与科技工作者联系的渠道。同时,一套比较完整的奖励体系和工作体系逐步形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人事厅(局)与科学技术学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期间,有20多个省、区、市设立了本地区的青年科技奖。由于始终坚持“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和同行认可”的评审原则,按照科技成果的贡献和道德学风进行综合评价,中国青年科技奖受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青年科技奖设立以来,获奖者遍布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领域和科研、开发、生产各条战线。广大获奖者以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为新起点,不懈努力,勇攀科学高峰,在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以往十届998名获奖者当中,80%已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负责或承担着国家和省区市、部委重点课题或项目,锻炼造就了一批“863”和“973”国家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一批获奖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有多名获奖者后来当选为两院院士;许多获奖者走上了科技工作、管理工作领导岗位;一批获奖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有6人当选为十七届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1人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1人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相关事件

2025年9月19日,中国科协宣布,撤销4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的所获奖励。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八届获奖者周新源、第十届获奖者陈哲宇存在违纪违法行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十一届获奖者孙倍成、第十七届获奖者赵远锦,存在科研失信行为。以上行为均已被相关部门处理或通报。为维护奖项的荣誉性、权威性、严肃性,经奖项主办单位研究决定,撤销周新源、陈哲宇、孙倍成、赵远锦所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收回以上4人所获奖章、证书、奖金。

参考资料 >

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及实施细则.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及实施细则.2025-09-19

中国青年科技奖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5-09-19

龙亚秋、罗振革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2025-09-19

深圳5人上榜!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百家号.2025-09-19

中国青年科技奖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5-09-20

中国青年科技奖20周年暨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王兆国出席 李源潮发表讲话.新浪网.2025-09-20

第11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出炉 最年轻获得者33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25-09-19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举行.中国青年报.2025-09-19

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礼,九科大人光荣会师人民大会堂.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礼,九科大人光荣会师人民大会堂.2025-09-19

【新闻】刘岗研究员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微信公众平台.2025-09-19

100位科技工作者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报.2025-09-19

百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政府网.2025-09-19

第17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在温颁奖.温州市人民政府.2025-09-19

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5-09-19

99人!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拟表彰对象公示.微信公众号平台.2025-09-19

20年前颁出的奖项被收回,中国科协一次性处理的5人都是谁.腾讯网.2025-09-20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